betheme/index.php
浙江昆剧团首次莅新演出《未生怨》 昆剧《未生怨》是香港志莲净苑为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与中国浙江昆剧团合作,创排了依佛经变文编写之系列昆剧之一。2012年,中国浙江昆剧团已在香港志莲净苑作公开首演,精湛之艺术表现,征服了香港观众,演出成功,赢得赞誉与甚高评价。感激宏勋法师授权,让原剧无条件在双林禅寺圆满殿公开演出。 昆曲,是中国汉族最古老之传统戏曲形式之一,起源于元代苏州地区之昆山,经明代改良,及至清代,进入宫廷,亦流传各地,对传统地方戏剧产生甚大影响。历经数百年之发展,以剧本众多、歌词优美,曲清柔丽,文化气息浓郁见称,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为极富美感之舞台综合艺术。 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早已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彼此相互影响。从最古之佛经变文, 如 《维摩经》变文, 《观无量寿经》变文, 《本生经》变文等, 皆为社会传达警恶劝善之道德价值观,其精彩处,感动许多观赏人士,于创造艺术美之同时,更充分散发佛法中“翠竹黄花皆妙谛,清溪皓月照禅心”之魅力!故而千百年来佛经变文为戏曲提供故事,艺人之演绎精彩百出。《未生怨》出自佛教《观无量寿经》、《未生怨经》及《大般涅槃经》变文故事之改编。 剧本演绎古印度摩羯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中年无子,忧心王位后继无人。相师占算山中有位修道者三年后命终,将投胎为太子。频婆娑罗王求子心切,下令修道者早日往生。修道人愤慨自尽,心怀仇恨投生王宫。韦提希夫人产下麟儿,即阿阇世太子,喜得贵子之余,实已埋下仇恨种子。 太子长大后,忤逆父母,受恶人调达(提婆达多)唆摆挑拨,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王位。将父母囚于牢狱,禁止送饮食,欲使父母饥饿而死。身陷囹圄之频婆娑罗王夫妇,在狱中痛苦哭泣,求佛陀救援,感得佛陀放光说法。 佛陀为国王及夫人说《观无量寿经》,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法门之第一部圣典。并教导勤修三福业:孝顺慈悲、修十善业、读诵大乘经典。佛陀以神通力,令韦提希夫人亲见西方三圣及极乐圣境,教其发愿往生,开示如何修行十六种观想方法。阿阇世太子在父王死后,登位为王,而业报现前,恶疾缠身,痛苦无边,自知是大逆不道之果报。佛陀慈悲为之说法,令其痛切忏悔,拔除罪根,放下仇恨,解冤释结。 戏曲传达了寓教育于艺术之功能,形象地阐述人性的善与恶,仇恨与怨怼为造恶之罪源,唯有真诚忏悔,方得清净解脱。 中国浙江昆剧团经多年淬炼,精益求精,此次公演,将为新加坡观众带来启迪心灵,陶冶性情之艺术盛宴。 能度法师
1987年寺院多处木构建筑都受到白蚁的严重蛀蚀。殿堂架构也接近腐朽边缘,岌岌可危。1989年结构工程师的报告显示,寺院建筑有危楼倾向。1990年双林寺邀请香港志莲净苑监院宏勳法师前来弘法,主讲「佛教丛林」课题。法师见双林寺丛林布局完整,大雄宝殿和天王殿之闽粤建筑艺术精妙,在中国以外罕见,惊喜赞叹,惟二殿年久失修,必须从速按原来风格重修,使具历史及艺术价值的重点文物得以传世,其他殿堂则配合风格规划重建,发扬中华佛教建筑精粹。法师应允全力支持,协助策划工作。 1991年5月24日双林获社团注册局批准为「社团组织」并以【莲山双林寺】(Lian Shan Shuang Lin Monastery)为官方注册名称。同时成立双林寺管理委员会,由住持谈禅和尚担任首届主席。双林复原委员会却由监院惟俨法师担任主席,宏勳法师为佛教艺术顾问并采纳了多位中国古建筑专家的意见。他们包括北京建设部属下综合勘察研究院薛雄坚先生负责勘察与绘制测量图;北京文物局文物研究所李竹君先生和宋森才先生提供修复方案;天津大学建筑系王其亨教授与杨昌鸣博士提供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复原委员会决议保留古建筑之精粹,修复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法堂等,并重建其它殿堂、山门回廊、半月池、牌楼、增建照壁、宝塔等,使丛林佛寺之建筑更加完备。 11月16日,新加坡建筑管制处发出公函,宣布寺院的某些殿堂为危楼,将之围隔,禁止公众参加,进而展开统筹工作。
1971年旅游促进局着手进行「苏杭花园」计划,拟将双林寺辟为旅游胜地; 其后于天王殿前端建造了水池、石桥和石山,并命名为「双林花园」. 建佛 塔之事因此停了下来。1972年初隆根法师闭关三年圆满,为此举行出关仪式。年中举办「双林寺美化与建设」座谈会,文化界、艺术界人士都受邀参加。 1974年旅游促进局举办「双林花园」落成开幕典礼。 1975年谈禅和尚接任第十三任住持。 印尼棉兰关帝庙住持成雄和尚,双林寺信托委员之一, 见法堂墙瓦脱落,恐怕殿宇坍塌,慷慨支付重建法堂和增建地下层普同塔的建筑费,希望保留法堂原有风貌,以便昌隆正法。 可惜当时无法聘得中国福建的工匠,在考量安全问题上,重建之事不宜拖延。最后决定由本地建筑承包商承接重建法堂之工程,谈禅和尚负责监督,同时维修钟鼓楼。1980年新加坡古迹保存局宣布双林寺为第十九个国家古迹,唯一被列入国家古迹的佛教寺院
1954年谈禅法师任监院。 1957年间,30多位本地诗人为纪念屈原二千三百年纪念,连同两位来自香港的诗人,在端午节举行「诗人节雅集」并以积极的态度筹组新加坡「新社」,藉以作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为纪念建寺60年,高参和尚于1958年农历四月浴佛节举办三坛大戒盛会,任传戒阿闍梨,这也是新加坡佛教界有史以来首次的传戒大典。同年高参和尚于双林寺创办「南洋少林国术总会」。1960年高参和尚示寂,其薙染徒永禅法师协助囊理寺务。 1969年双林寺庆创建71年。年初灵峰般若讲堂监院隆根长老在此闭关,并由双林寺信托委员兼监院谈禅法师与永禅法师护送入关。同年新马佛教团体联合举办「越南华宗佛教长老证凉老和尚追悼大会」, 于9月21日在双林寺举行。 出席的教内四众与社会人甚众,包括世界佛教僧伽联合会代表白圣法师、新加坡佛教总会代表宏船法师、马来西亚佛教代表本道法师、中华民国佛教代表演培法师、越南华宗佛教代表寿冶法师、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代表优曇法师、柬埔寨中华佛教代表法亮法师、新加坡僧伽联合会代表广义法师。 此外,广洽法师、常凯法师、妙灯法师、青凯法师等也都出席,追悼戒德庄严的佛门耆宿。 双林寺常住本着证公生平为法为人、救世利生之怀,将四众同仁香仪充作慈善用途, 悉数捐献新马7个赠医施药团体。 年底,为弘圣教,彰显佛德,拟于天王殿右侧,兴建一座九层高的佛塔,而成立了「双林寺募建千佛塔委员会」。
双林寺自创建廿载,栋梁蛀腐,殿堂已有倾塌之象,楼阁亭基周围破损,普亮和尚建议重修。在刘金榜之子启祥与诸善信的支持下,双林寺于1918年3月进行第一次整修事宜,募工修葺。整修工程逾一年半告竣,大体维持初建原貌。 为纪念寺院整修完成,勒石【重修莲山双林禅寺碑记】以志其事,并由新加坡名士邱菽园撰【筹建莲山双林禅寺碑记】,记述双林寺创建因缘和建寺之艰辛历程, 暨简介历任主持、施主、殿堂概况。1935年进行第二次维修,殿堂也略作修葺及重新髹漆。 1939年,南洋华侨机工抗日回国服务,本地的「南侨总会」号召侨人到滇缅公路去服务,双林寺为其报名处,普亮和尚于寺中为机工进行集体训练。1944年,普亮和尚自1917年主持寺务达27年,后由松辉和尚继任为第十一任住持。松辉和尚示寂后,高参和尚成第十二任住持。和尚善医学、精武术。于1950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走过半个世纪的岁月,寺院已经陈旧,高参和尚於发起募捐重建,耗资10多万元,历时一年余。
1898年,贤慧禅师等从缅甸返中国,途径星洲, 遇刘金榜挽留并献地38英亩, 留新创建双林寺。最初兴建的殿堂是后院的大法堂楼。 附立的珠琳庵, 则供其母慈妙法师,妹禅慧法师及表妹月光法师居住共修处。当时的工匠及石料均源于中国福建。木料则小部分运自中国,大部分采购于南阳一带。 1900年,刘金榜再献土地12英亩。贤慧禅师回中国为父传戒,后返双林寺。隔年,贤慧法师圆寂。由其弟性慧禅师担任第二任主持。 1902年性慧禅师也往生。其母慈妙法师因儿子贤慧,性慧禅师均已示寂,将务交托明光法师后,带领禅慧、月光法师返回中国福建。临行时立一石碑,撰刻【莲山双林禅寺缘起】,将创寺的经过及其出身,告知后人。同年,明光禅师成为第三任主持。 1903年刘金榜及诸董事在『叻报』刊登「续建双林禅寺布启」, 正式向大众募缘。 海内外华人也都热烈支持,共囊义举。 1904年, 大雄宝殿兴建。 敬亮法师接管寺务, 为第四任住持。同年 宰官林国清于荔月敬书『长者堂』匾额。1905年兴建天王殿和其他各殿堂。 1906年『天王殿』匾额为刘金榜所立,其上志明「丙午年蒲月」。 1907年,大雄宝殿落成。其余殿堂如钟楼、鼓楼、山门、伽蓝殿、祖师殿、方丈室、禅堂等也相续完工。 1908年,兴辉禅师接管寺务,为第五任主持,寺院建筑已大部分完工。 1909年兴辉禅师示寂,福慧禅师继承第六任主持。同年刘金榜也去世。双林寺自1898年创建,历时十一载才竣工,成为新加坡最宏伟的丛林寺院。
「双林寺复原务委员会秘书组按:在新加坡,我们对保护古建筑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未能引起各方面重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以下六点是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的演讲记录中采摘出,希望大家明确认识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一部分,其保护工作是极重要的,从而认同双林寺重修复原工程的意义。」 最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人类盖的房子,为了解决“住”的问题。从穴居到木构的建筑,是经过长期的努力,经验和知识的累积而来的。所以: 建筑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克服自然,改变自然的斗争记录。这个建筑活动包括了人类掌握自然规律,发展自然科学的过程。其中有力学、土木工程学、建筑材料的发明………,建筑工程学也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门。 建筑又是艺术的创造。从古至今,人类在住屋上总是要追求造形上的美观。无数的民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在建筑艺术上、是不断地各自努力,从没有停止过。 建筑活动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制度。如宫殿、庙宇、民舍、城墙、堡垒、农舍……… 人们在科学方面采用了当时当地最方便最合用的材料,根据他们所能掌握的方法加以合理的处理成为习惯的手法,同时又在艺术方面加工做出他们认为最美观的纹样、体形和颜色,因而形成了普遍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典型的范例,也就是那民族在建筑上的特征。每个民族虽然在不同的时代里,有不同的建筑物,但在同一个民族里,每个 时代的特征总是一部分继续着前个时代的特征,另一部分发展新生的方向,虽有变化而总是续承许多传统的统质,所以无论是那一种建筑,不论属于什么时代,总有它的一贯的民族精神。 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形创造中最宠大、最复杂、也最耐久的一类,所以它所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多面、也更重要。从数量上说,有人的地方必会有建筑物。人多建筑多形成城市。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改变自然的面貌如建筑这么厉害。从耐久性上说,建筑因是建造在土地上,体积大,要承托很大的重量,建造起来不是易事,能将它建造起来总是付出很大的劳力和物质财力的。所以人们不愿轻易移动或拆除它。能抵御自然的侵蚀,有不受人为破坏的建筑,便能长久地被保留下来,成为行罕贵的历史文物。 从建筑上可以反映建造它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政治和经济制度,在文化方面,建筑也有高度的代表性。 以上六点,不但说明建筑是什么,同时也说明了它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代表。从考古角度考虑各个时代的建筑问题时,实物的以保存,就意味着各时代所产生过的文化证据之得到保存。
Join us at our SG 60 Mid-Autumn Festival Celebration
from 27 Sept to 6 Oct 2025, 6.00PM – 10.00PM at Lian Shan Shuang Lin Monastery.
Enjoy lantern displays, performances, and festive activities with your family and friends as we gather to appreciate the bright moon and rich heritage!
✨ 184 Jalan Toa Payoh, Singapore 319944
✨27 Sept – 6 Oct 2025
⏰ 6.00PM – 10.00PM
✨ Admission is free – come and be part of the celebration!